2021年两会及政府工作报告要点梳理
一、去年工作回顾
1.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
2.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
3.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.3%
4.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.6万亿元
5.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
6.年初剩余的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、5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
7.国内疫情防控仍有薄弱环节,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
二、“十四五”主要目标
1.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
2.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%
3.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
4.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.5%以内
5.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%
三、今年主要目标
1.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%以上
2.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
3.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%左右
4.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%左右
5.粮食产量保持在1.3万亿斤以上
四、今年部分重点工作
1.财政:
今年赤字率拟按3.2%左右安排(扩大直达资金范围,让基层和市场主体感到支持力度不减;在稳定杠杆率的同时,引导金融企业合理让利,使中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、融资成本做到稳中有降。)
2.减税:
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
3.降费:
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%
4.消费:
稳定增加汽车、家电等大宗消费
5.创新:
以“十年磨一剑”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
6.乡村振兴:
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
7.开放:
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尽早生效实施、中欧投资协定签署
8.环保:
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%
9.教育:
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
10.医保:
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30元和5元
11.住房:
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。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,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
12.文体:
精心筹办北京冬奥会、冬残奥会
13.港澳台:
完善特别行政区同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
五、产业机会
1.碳达峰碳中和将重构能源产业,未来太阳能将是目前70多倍,将产生众多的新兴产业。所谓“碳达峰”指中国在2030年前,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峰值之后,不再增长,并逐渐下降;“碳中和”是指在2060年前,中国通过植树造林、节能减排、产业调整等形式,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。如果到了2060年,中国实现碳中和,核能的装机容量是现在的5倍多,风电的装机容量是现在的12倍多,而太阳能会是现在的70多倍。一个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将会被打开,而在产业链的细分领域,将产生众多的新兴产业,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。
2.新能源造车,核心技术成关键。汽车强国必先“强芯”,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建设迫在眉睫。新能源汽车时代,产业链中是否掌握核心技术成为关键条件。当前我国重要的汽车组件从雷达、超声波传感器到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,几乎全部来自德国企业,芯片则由美国的英伟达、高通还有英特尔旗下的芯片企业提供。我国在电池领域积累了一定优势,但与欧美传统车企相比,在电机、电控、控制系统、智能驾驶软件等最核心方面仍有差距。
3.产业互联网赋能转型,工业互联网的潜力将进一步释放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发展工业互联网,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,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。工业互联网应建立‘与大企业共建、小企业共享’的生态道路,与中小企业打造产业协同发展的新生态。
4.实施一批交通重大工程,健全城乡流通体系。加快电商、快递进农村,扩大县乡消费;稳定增加汽车、家电等大宗消费,取消对二手车交易不合理限制,增加停车场、充电桩、换电站等设施,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,改善消费环境。
5.老龄产业是巨大的朝阳产业。中国的老龄人口已经有两亿六千万,老龄产业也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朝阳产业,它带来了多样化的需求。
6.商务部正着手制定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,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,服务业将成为开放重点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服务业开放的具体路径,推动服务业有序开放,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,制定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。
7.继续加大科技投入,支持科技创新。更多地依靠社会力量来加大研发投入,所以我们要增加“全社会”这个口径下的研发投入。今年采取对制造业研发费用投入加计扣除100%的措施,这实际上是一个税收优惠措施,通过市场化普惠制的办法,使企业投资研发有动力。
六、相关数据
1.取消港口建设费,将民航发展基金航空公司征收标准降低20%。
2.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。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,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,再减半征收所得税。
3.允许所有制造业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,进一步清理用电不合理加价,继续推动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。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%。
4.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%政策,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%。